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面试  >> 指导   
指导
2013安徽公务员面试热点:对高校投毒案的反思
http://www.anhuigwy.org       2013-04-23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笔试已结束,广大考生稍作歇息即进入更为紧张的面试的备考季,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anhuigwy.org/)就近期网络热点讨论事件“理性看待公务员热”,从公务员考试面试考察角度模拟并全面解析,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受益。

 

  【热点概述】


  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送至复旦大学附属的一家医院就诊,入院后,该学生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校方一面要求医院全力救治,一面请警方介入调查。11日,警方称,在该学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出现一种有毒化合物成分。12日,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林某同学存在嫌疑,并对其进行控制。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生于1985年的黄某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不久前曾在耳鼻咽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相关评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常务副主任吴根诚教授:通过这次事件,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目前,医学生人文教育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医学生更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可能学习压力更大一些,但是要提倡良性竞争。[1]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2]


  @央视评论:这次复旦同学中毒身亡事件,让我们再一次想起20多年前发生在清华的铊中毒事件。时隔20多年,悲剧重演,尤其是从目前披露的案情来看,此事又与同宿舍的室友有关,一系列案件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新的忧虑,同时这也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并没有产生一个根本的变化。[3]


  【模拟题】


  从1994年清华学生朱令的铊中毒事件,再到今日复旦研究生黄洋被投毒案,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看法。


  【参考解析】


  时隔20多年,如今悲剧重演,根据目前警方调查显示,一系列案件的发生都与室友有关。在清华、复旦这样的名校深造,用通常的尺度衡量,投毒者无疑可称作人才。然而无可争辩的事实又是:有些人成了“才”,却没成为“人”。这个强烈的反差,又一次敲响了教育的警钟。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不少学校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偏差。过分看重分数成绩,而轻视了道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即使学生已露出心理扭曲、道德滑坡的端倪,也熟视无睹。既然智育成了“第一”甚至成了“唯一”,所谓健全人格,全成镜花水月。


  其次,家长除了同样把“望子成龙”演绎为“别的全是假的,考上好大学、得到奖学金才是真的,还一直给孩子过分灌输竞争意识和公立意识。造成学生一事当头,以自私为圆心,以自利为半径。没有”好处“便弃如敝履。如若在竞争中失利,则嫉妒不满之心尽显。


  一个人可以成不了”才“,但必须成”人“。让一个人成为”人“——这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可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入了教育的误区。很容易造成一些高学历人才的精神偏陋或心理失常,在原本只属于常识、常规的人际关系或行事挫折面前,缺少包容心与应对能力,意外折了羽翼。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学校、家庭都责无旁贷。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应予以高度关注。如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等,学校需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来疏导和排解这些心病。


  重视道德教育。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更是以德治国的国家。目前社会上道德示范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学校在德育上的忽视,因此学校应该弱化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标准,使考察学生道德品质不再是一纸空谈。


  作为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本无可厚非,但是亟需转错误的思想观念,明白要成才,需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是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


  只育”才“,不育”人“,结果必是”人才两空“。这样的教训,已经有过许多。避免这样令人悲痛的事情再次发生需要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