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公考时评:别让“人情往来”污染政治生态
http://www.anhuigwy.org       2014-10-23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敬畏法治、敬畏百姓,才不会沉迷于不正常的人情往来。这是为政者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也是政治生态得以净化的希望所在

  10年受贿200余次,牵涉粮油、畜禽、餐饮等78家农企;千万“家产”中,受贿金额250余万元,另有810余万元无法说明来源。日前开庭审理的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原处长金树芳贪腐案,揭开了官商“人情往来”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人情往来”频频出自腐败分子之口。一些人受贿时,以人情往来为借口,便收得心安理得;案发后,以人情往来为开脱,似乎可以减轻几分罪责。实际上,他们是明修人情之栈道,暗度受贿之陈仓。安徽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10年中收礼超千次,过节送礼风刮倒该县80多名干部;河南开封原组织部部长李森林在忏悔书中说,自己是被人情往来面纱下的铜臭熏倒的,从小额的“人情往来”,到大额的“事后感谢”,再到后来有些“事前相托”的也敢收了……

  一些腐败分子和行贿者拿“人情往来”说事,藏匿几多玄机?说穿了,就是便于私相授受、权钱交易。一旦披上人情往来的魅惑外衣,送礼者理直气壮,收礼者冠冕堂皇。“来而不往非礼也”,送礼者不是慈善家,大把送礼必有所图,官员如果不是紧握权柄,会有宾客云集?清人赵翼说过:“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之往鉴也。”简而言之,贿赂围绕权力进行,如非居权位,会有那么多的“礼尚往来”吗?

  问题是,所谓的人情往来,往往只见官员收企业的礼,却难见企业收官员的礼。如果说企业送的是看得见的礼金、礼品,官员回馈的则是看不见的礼,为送礼者谋以好处,大开方便之门,其暗设的逻辑是,你给我进贡,我让你进步;你先意思意思,我才能让你舒舒服服。变味的人情往来,大开权钱交易之门,污染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必须进行有力整治。

  官商“人情往来”的要害是权力,所以治本之策还是织密制度的笼子,切实把权力关住,封堵寻租空间,为破除交往潜规则、树立清正风气打下坚实基础。对干部而言,莫让人情往来成为腐败温床,首先就需要擦亮眼睛、站稳脚跟,不为人情往来迷失了方向。

  一些人沦为巨贪,当初却是从一条烟、一个红包开始畸形的“人情往来”之路的。比如,新中国第一大案中的刘青山、张子善就是由收受一条“哈德门”香烟开始沉沦。一些干部信奉“小吃小喝不算过,小拿小要没什么”,于是吃一点,拿一点,要一点;还有官员坚守“大吃不大喝,收礼不受贿”,却积少成多,从蚁贪变成巨蠹。一些行贿罪正是从“人情往来”中打开缺口,先是感情投资,再次小恩小惠探路,以小诱饵钓大鱼,干部的防线极易瓦解。

  “人情往来”是陷阱,为官者不可不慎。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官”“商”交往要有道,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

  诚然,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正常的人际交往,谁没有三五知己朋友?但情谊再浓,不可越纪;往来再密,不可违法。身为公仆,不可没有人情味,更不可没有原则性。深情须用在群众身上,“笑语作春温”,让群众感受到权力的温度。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更需厘清并守住礼与贿、情与法的边界。“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敬畏法治、敬畏百姓,才不会沉迷于不正常的人情往来,也不为畸形欲望之魔所驱使,这是为政者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也是政治生态得以净化的希望所在。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