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共有352万出国留学人员。仅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就有近46万,而全年这个群体就发生事故上千起。很多出国人员在国内是名校高材生,为什么出国后就出现了心理疾患?22日上午,教育部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礼堂举办“平安留学”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会。
仅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就达46万,全年这个群体就发生事故上千起,令人震惊。事实上,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利有弊,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趋利避害,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中国学生留学热,有关部门应及早给出理性分析和科学指导,避免家长盲目送子出国留学。可见,教育部举办“平安留学”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会,很有必要,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及时给出提醒与忠告。
不可否认,时下跟风留学、缺乏职业规划、留学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的家长,不考虑子女的学业情况,也不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就盲目地将子女送出国门求学,导致部分学生因不堪学业或经济重压而心理扭曲、道德沦丧、甚至泯灭人性。2011年4月1日,在上海浦东机场,一名在日中国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争执。该男子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伤接机母亲。据报道称,由于在国外面临各种压力,这名留学生已经不堪重负,性格开始变得孤僻,神情恍惚,心理崩溃,便选择了弑母的极端方式去减压。
因此,出国留学热,需理性降温。事实上,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大学生。出国留学固然能增长见识,感受异国文化,但从另一方面来讲,80后、90后出生的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心理调适等方面能力普遍较弱,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令人担忧。有些家长和学生在大学落榜或高考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出国留学,带有极度的盲目性。而一些自控力差、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学生,更不适合出国留学。
其实,留学也是一种投资,说大一些,它是对一个学生的人生投资,它的收获是要用一生来体会的。既然是投资,就应该和其他普通的投资行为一样有前期的调研、中期的规划和后期的跟进。而且,出国留学是关乎事业成功与人生幸福与否的重大决策,更应该有科学的规划和准备。
正确的留学规划首先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共同解决“为什么去留学”的问题。选择留学就是选择未来,学生应当更有主见。要知道,是孩子去留学而不是父母,是孩子将要面临海外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是父母。所以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坐下来跟孩子交流,在“为什么去留学”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即留学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的选择,不是逃避压力或者跟风出国。更重要的是,选择出国留学要量力而行。这个“力”包括家庭的财力、子女的才力及适应异国学习生活方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