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安徽公务员考试网(www.anhui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护好清水进万家”。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最近,一场大规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开展。在2018年完成长江经济带11省份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整治的基础上,2019年全国其他20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完成清理整治。这是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饮用水水源地第一次迎来如此规模的专项环境整治。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饮用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水源地环境质量,是保障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的第一道关卡,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合分析]
水源保护是水污染控制最安全、成本最低的关口,水源地一旦受到污染,后续处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保障饮用水安全。不仅如此,环境风险隐患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威胁饮用水安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用水规模也在迅速扩张,水源地环境整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客观来说,水源地环境污染很多问题是在长期粗放发展和管理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这里面,既有生活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直接影响水源安全的环境问题,也有工业企业、油库码头等突出风险隐患。有的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之前,码头、企业就存在;有的划在城市建成区内,个别甚至将整个县城划入保护范围;还有的涉及跨界问题,需要多地沟通协调。
另一方面,特别要看到,一些地区清理整治滞后,背后是责任没落实、工作没抓实等主观因素导致的:有的地方思想松懈、敷衍整改;有的部门推诿扯皮,贻误时机;有的地方松劲歇脚、得过且过;有的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参考对策]
一方面是“疏”。应促进饮用水水源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可运用诸如产业绿色化转型引导基金、税收等政策工具,强力引导水源地工业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生态发展之路,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同时,要引导水源地传统农业走“猪-沼-果”“秸秆-基料-食用菌”等模式的循环农业之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要有效引导饮用水水源地居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如推动居民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方式转变,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对生活能源与灶具进行清洁化改造等。
给予饮用水水源地合理的生态补偿。每个地区都应享有公平的发展权,但水源地为了保持流域良好水质,常常丧失了一些发展机会。因此,为调动其生态保护积极性,应对其进行纵向和横向生态补偿,科学测算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可多元化,如货币补偿、援建产业园、无偿转让清洁生产技术、水权交易等。
另一方面是“堵”。通过制度设计,严厉惩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损害行为。实施“划、立、治”,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问题。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综合运用政策手段,依法依规推动饮用水水源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和产能的淘汰。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党委和政府的生态文明考核力度,落实当地党委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制、离任审计制、终身追究制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促使其推动本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护好清水进万家 作者: 寇江泽
光明日报:水源地保护需疏堵结合 作者:席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