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安徽公务员考试(www.anhui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幼儿学前教育”。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申论热点:幼儿学前教育
【背景链接】
党的十九大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幼有所育,就是对0—6岁儿童的养育、抚育,既是保育,也是教育,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早期的养育状况将对儿童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019年5月,国办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基本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2019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学前教育还存在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等突出问题,“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学前教育迫切需要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推动“幼有所育”不断取得新进展,既关系到亿万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权威论述]
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李克强
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李克强
学前幼儿教育是事关亿万家庭的民生大事,丝毫含糊不得,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拿出管用的举措和行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需求,让广大幼儿健康快乐,让父母安心放心。——李克强
[重要意义]
幼有所育是亿万家庭的期盼和需要。研究表明,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脑科学的研究指出,早期环境刺激对大脑发育有长期而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脑细胞的数量,还影响脑细胞之间的链接。接受早期教育有利于儿童后来的学习,而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的儿童从中获益最多。因此,接受早期教育和保育,有利于改善人口在代际的社会流动,特别是促进弱势儿童的向上流动。学前期也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研究甚至表明,3岁以下儿童在正规保育机构的入托率越高,这些孩子在10年后超重或肥胖的概率就越低。
幼有所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的重要体现,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幼有所育”的背后,是1亿多名学龄前儿童以及亿万家庭的保育和教育需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幼有所育”的提出,是满足学龄前儿童保育和教育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有效举措,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意味着新时代社会建设工作的服务领域极大拓展,服务对象真正实现了国民全覆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来一代健康成长的关心和期盼,也为新时代加强学龄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存在问题]
第一,学前教育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是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学前教育资源总体上仍处于短缺状态,特别是群众看好的普惠性幼儿园,数量还需要有一个大的增长。学前教育发展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此外,我国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则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与欧洲、亚洲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非常明显。同时受二孩政策的影响,使得新生人口基数的增大,同时由于毛入园率增加的政策要求,两个因素叠加,学前教育资源刚性需求的增大,入托难已成为各地面临的共性问题。
第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园所之间不平衡问题突出,优质普惠教育资源紧张。
学前教育方面,一是优质普惠资源不足。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园,入一个优质幼儿园,入一个便宜的幼儿园。就近、优质、便宜,而我们现有的状况是在众多的幼儿园里面,普惠性幼儿园不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二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幼儿园之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公办园和民办园之间差距明显。特别是占据半壁江山的民办园,总体而言软硬件条件与公办园有不小差距。
三是学前教育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标准亟须建立和完善。
四是教师队伍、保教人员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单是数量缺口,按照教育部最近的测算,从目前到2020年,学前教育缺100万名教师、90万名保育员。
五是管理和安全监管问题存在着诸多漏洞、薄弱环节,如虐童事件频频发生。
而和学前教育相比,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没有明确的政府主管部门,缺少政策指导和监管,责任不明。
二是由于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要较强的专业性,运营成本也较高,又缺少政府政策支持,导致民办机构缺少进入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是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机制,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参考对策]
一、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制度,以健全体制机制为目标,做好“幼有所育”的制度保障。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在法律层面对学前教育的性质、政府职责、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师资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提升学前教育法治化水平。研究制定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中幼儿园建设配备标准。加快研制出台促进0—3岁托育服务的相关政策和配套举措,制定托育服务机构的设立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快推动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第二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运行。对于学前教育,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健全预算拨款制度,出台幼儿园生均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完善资助体系,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保育教育费,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对于托育服务,政府要更多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优惠、表彰奖励等手段,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踊跃参与托幼服务,大力营造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举办托幼服务的环境和氛围。
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学前教育方面,严格教师准入资格,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师;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提高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编制内外教师同工同酬。托育服务方面,要制定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明确人员配备标准,保证收托幼儿数与从业人员之间保持合理比例;严格人员资质要求,明确托育机构专职负责人、育婴员、保健员、保育员、营养员、保安员等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职业资格等;建立从业人员职后教育培训、职级评定等制度,不断提高托育服务队伍的素质。
第四是政府全面履职,加强对幼儿园和托育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坚持幼儿园、托育机构注册和准入标准,确保基本的硬件条件、合格的师资条件和基本的运行经费;建立政府履行保教职责督导制度,健全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定期发布督导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强化结果运用;坚决清理整治无证园所,加强对各类园所各个工作环节的检查,坚决防止各类事件影响儿童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
二、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以补短板、强弱项,共享发展为目标,扩大“幼有所育”的公平受益面。
推进社会公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根本目标。实现“幼有所育”,同样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扩大公平受益面为指向。要强化农村园建设,要科学规划农村幼儿园布局,分类建设镇、乡、村幼儿园,重点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向特殊儿童倾斜,对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计划”,阻遏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完善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教师待遇补助政策。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保证幼儿生活照料和良好习惯养成,关注幼儿心理和情绪状态,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重要切入点】
1.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夯基础,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2.立德树人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学前阶段是人一生身心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对人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品德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奠基阶段。办好学前教育,让每个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为每个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和长期性支撑作用。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幼有所育 幼教质量是关键
2.幼有所育 根本之策在普惠
3.对症下药 破解“入园难”
[精彩开头]
示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由此可见,幼有所育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事项,能否实现幼有所育,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示例二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有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朝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方向坚定迈进。但是学前教育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精彩结尾]
示例一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0—6岁学前儿童有近1.13亿,实现幼有所育,就是构建世界上最庞大的保育和教育体系。实现幼有所育是一个举世挑战,是一个伟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未来工程,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示例二
有人说,学前教育是“教育之根”。根强,方能苗壮。多措并举、加强落实,尽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奏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动人乐章,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就会更健康、更稳固,更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
资料来源:
中国教育报 推动“幼有所育”不断取得新进展 周飞
人民日报:学前教育需加大力度补短板 苏 华
中国教育报:“幼有所育”是民生事项国家大业 虞永平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对症下药,破解“入园难” 赵婀娜
人民网:幼有所育,幼教质量是关键 张 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