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202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信用建设
http://www.anhuigwy.org       2019-12-31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安徽公务员考试网(www.anhui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社会信用建设”。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规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础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屡禁不止,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突破社会诚信底线,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的重大难题。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如曾引起舆论热议的高铁“霸座者”,被正式列入“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的黑名单。作为近年来上千万失信惩戒中的一例,这是我国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大格局的微观体现,也是信用中国建设稳步向深向实、对人们生活产生具体影响的典型个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从红黑名单发布、重点领域治理、监督体系完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长效机制。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真正做到让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权威论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习近平


  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习近平


  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李克强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李克强


  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李克强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持续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李克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李克强


  [意义分析]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其次,信用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再次,信用建设是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要想立足于社会,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加强信用建设。


  最后,信用建设是我国加强国际交流的必备条件。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更加密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降低对外交易成本,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平衡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适应全球化新形势,驾驭全球化新格局的迫切要求。


  [问题分析]


  一是诚信意识缺失


  首先,诚信思想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人们缺乏对诚信的认识,尤其是对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社会交往中,诚信原则往往被忽略了,使得诚信思想与社会实践渐渐分离。其次,由于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们自我约束力较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偏向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于是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再加上改革开放后,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只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发展,只把经济水平的提高,利益的最大化视为最终目标,诚信做人的优良品质却被人们渐渐淡忘。


  二是诚信制度滞后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兴起,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转型发展阶段,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取代,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打破,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多边的、多元化的社会交往中,而现有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公德、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少部分人抓住这一漏洞,巧取豪夺,投机倒把,趁机大发横财,人们心中的道德天平渐渐失衡。


  三是法制建设不健全


  仅仅依靠道德来维护社会秩序远远不够,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做补充,用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和规范个人的行为,保障个人的利益。但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划清当事人的责任,不能有效地维护救助者的利益,如跌倒的老人能不能扶的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基本原则]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是: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政府负责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和标准,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信用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系统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重点突破,强化应用。选择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开展信用建设示范。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对策措施]


  (一)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


  面对社会越来越突出的诚信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扭转社会不正风气,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诚信美德源远流长,当今我们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建立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诚信观,使诚信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新的思想观点要进入到公众视野,必须进行诚信教育,使人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达到内心的存善敬德,自觉践行诚信内容,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二)建立诚信制度,强化诚信规范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引导下,坚持制度保障,把推进征信系统全覆盖作为重要基础,健全信息记录,信息共享。为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建设》,中央就推进诚信制度的建设,提出要建立起全覆盖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对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个人升学、就业、贷款等日常行为提供一个量化标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诚信的益处以及失信的困扰,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日后的社会发展中,各地征信系统建设将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健全诚信法律,建设诚信社会


  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立法,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法律法规,发挥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如我国深圳经济特区首次颁布保护救助人权益的法规,明确规定,救助者被反咬一口,当事人要向救助者道歉,并处罚款。并且从“免责原则”、“人身损害待遇”、“鼓励作证”等方面做出规定,保护救助者的权益,给人们提供一个敢做好人好事的环境,鼓励人们互帮互助,使社会渐渐由冷漠转向温情。


  【重要切入点】


  1.政府诚信


  对政府部门来说,诚信是政德建设的重要一课;而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作用和导向作用。 所谓“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信任是政府存在的基石。打造诚信社会,政府要当好践行人、带头人,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2.企业诚信


  失信现象的存在无非是只图眼前的名和利,把坑蒙拐骗作为发财之道,把弄虚作假当成晋升之法,把铤而走险当成捷径之梯。但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不讲诚信,都是一种短视行为。就拿企业失信来说,从短期看,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许可以赚取高额利润,但侵犯了消费者利益,无形中耗损了自身信誉,长期来看会丧失消费者信任,严重者更会被绳之以法。如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毁了企业,更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3.个人诚信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不仅仅是个人私德与品行,也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今天,无论是投资置业、贷款理财,还是市场交易、职业准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信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个人来说,信用是基于既往的信守承诺记录而获得的信任,是主体人格具备偿债能力或履约能力的体现。具备了个人信用,一个人就有了无需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或服务的前提。


  4.科研诚信


  当前,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学术不端往往导致学术腐败,如不及时清除这个“毒瘤”,学术肌体就会遭到侵蚀,科研的纯洁性就会受到污染,科技事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除了要求科研工作者做到自律自觉,还要建立健全惩处机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将不敢造假的笼子越扎越牢。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推进信用建设 构建信用中国


  2.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3.让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


  4.筑牢信用风险“防火墙”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信用及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坚定基石。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信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和重视。应该承认,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包括企业信用的整体水平在逐年提高,相继涌现出一大批重承诺讲信用的优秀企业和个人。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信任缺失现象仍比较严重,社会信用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示例二


  自古以来,中国就极为重视诚信建设,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当前,诚信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推进诚信建设,要不断采取各类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加快推进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精彩分析]


  示例一


  人无信不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不仅仅是个人私德与品行,也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今天,无论是投资置业、贷款理财,还是市场交易、职业准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信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信任不仅仅是人际关系,更是一套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乃至人与制度之间极为复杂的机制。由此形成的信用体系,也从来都不限于个人道德或操守的层面,而是事关世道人心、国家治理。


  示例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规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础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屡禁不止,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突破社会诚信底线,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的重大难题。近年来诚信建设虽然收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社会失信频发的形势却并未得到遏制。究其原因,与失信成本低、惩戒轻密不可分,更与社会信用资源不成体系、各部门“九龙治水而水不治”大有关系。


  [精彩结尾]


  示例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中国建设正在提速。只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失信惩戒这把利剑的作用,让守信者顺利前行,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就能不断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推动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示例二


  诚信是立国之基,立身之本,它不仅是个人守规矩讲原则的体现,更是维系社会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古语所云“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个体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只有人人守信用、重承诺,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繁荣和共同发展。


  资料来源:


  新华网: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 作者:董璐


  光明日报:加强诚信建设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作者:侯云春


  光明日报:以信用立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作者:廖永安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