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本文公考通网校提供一篇优质范文并解读其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考生可收藏学习,用作晨读资料。
>>> 点击下载PDF版:培根铸魂 扎根人民 打造新时代教育(11.18)
培根铸魂 扎根人民 打造新时代教育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令人振奋,引人深思。新时代的教育要做到培根铸魂、扎根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第一段:开篇点题。先是提出教育的重要意义。然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教育工作指明方向。最后得出本文的立意——新时代的教育要做到培根铸魂、扎根人民。
教育必须与时代同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国家和民族间交流对话的关键力量,教育只有立足本国发展阶段和国情,与社会需求同步、与科技同行,才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人才需求。在新时代大潮下,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要加速推进。以现代教育技术工程、信息技术工程为突破口,如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中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在教育走出去方面先行一步,探索更多形式、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内涵和实力。努力将我国学校办成世界一流,将中国教育带向世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
第二段:分论点1——教育必须与时代同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是总括教育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然后从两方面提出对策,一是教育现代化(技术),二是国际化(一流大学)。
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习近平总书记为教育确立了基本属性。人民,是教育发展的分享主体,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推广教学和管理经验、扩大资源共享范围、大力开展教育扶贫,以强烈的使命感承担社会责任,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务实努力。
第三段:分论点2——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先是解释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办学原因——基本属性+人民主体;随后提出对策——均衡+共享。
培育精品人才和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质量是核心,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的质量要求涉及很多方面,如教学质量、教育内容质量、教育管理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等。要努力做到以精品教学内容、科学的方式、优秀的教师,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及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和优秀毕业生。
第四段:分论点3——培育精品人才和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首先是论述质量教育的重要性。随后简单介绍教育质量的内容。最后提出对策。
新时代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先。先哲常言“学以成人”,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把品德修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新时代的教育要把课堂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要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坚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始终坚持师德为重,师德不行则一票否决,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五段:分论点4——新时代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先。先是简单介绍德的重要性。随即提出对策——课堂+培养方式+教育方法+师德。
教育永远是一件大事情,不仅关乎过去、现在,而且关乎未来;不仅关乎个体成长,而且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强大。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培根铸魂、扎根人民,永远走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途上。
第六段:总结全文。首句再一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尾句呼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本文有改编)
【公考通文章小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独立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强大的国防,而教育是这一切的奠基石。在当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困扰了太多太多的父母,“教育焦虑”不断蔓延。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许是教育长足发展的金钥匙。
【公考通分析文章结构】 一、开篇点题——新时代的教育要做到培根铸魂、扎根人民 (二)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培育精品人才和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以立德树人为先 三、结尾:总结全文。坚持培根铸魂、扎根人民,永远走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途上
【公考通积累】 1、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 2、……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交流对话的关键力量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